向庄子学习如何了解人间的处境

2016-12-19 文语集感悟有味

向庄子学习如何了解人间的处境

向庄子学习如何了解人间的处境

很多人都听过这句成语,整句话叫做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”。那么这个故事也出于《庄子》。

在《庄子》的原文有个字不一样,他用“螳螂捕蝉异雀在后”,异是怪异的异,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
庄子他的生活非常穷困,有时候他也到郊外走一走,有一天到了一处叫做雕陵的栗林里,栗林就是种栗子的树林。

他在栗林旁边的时候,看到一只大的雀,很奇怪的雀,从南方飞过来,翅膀张开有七尺,眼睛直径有一寸,他飞过来的时候,翅膀居然擦过庄子的额头,庄子吓一跳说这只鸟翅膀这么大却飞不快,眼睛这么大却看不清是怎么一回事呢?

庄子立刻就提起衣裳快步走过去,手上拿着弹弓在旁边等候,这说明庄子有时候也要打一些鸟、兔子这些猎物让家里面可以增加营养。
那么这个时候,他就发现什么呢,发现有一只蝉,找到舒服的树荫正在乘凉,高唱知了知了。他忘记自己还有身体,然后有一只螳螂,发现了这只蝉,就准备要捕捉它,忘记了自己还有形躯,然后这只异雀就发现这只螳螂准备下手,忘记了自己是一只大鸟。

庄子一看就吓一跳,他说你看宇宙万物都是因为利害而互相牵累,一个招惹一个后面都有危险。他想到说我拿弹弓打这只鸟的话呢,那我后面不是还有人要对付我吗?
他想到这里吓一跳,丢下弹弓就立刻跑,但来不及了,栗林的守园人追过来,大声喊着小偷别跑,庄子一生大概这一次最狼狈,被人家误会是小偷以为他要偷采栗子。

事实上,他从所谓的生物的食物链发现了一种利害的关系。就自然界来说食物链本来很正常嘛,每一种生物,他都有他的需要的食物,一环扣一环整个生物界才能够保持生态平衡,但是如果人介入的话,人也变成这其中的一环。

庄子讲的当然是寓言,《庄子》书里面,十之八九都是寓言,就是用各种故事来了解人的处境,让你设法觉悟。那么像这段故事就是庄子把他自己写到里面去。所以很可能是真正发生的事情。因为庄子的生活非常穷困是编草鞋为生,邻居都笑他饿得面黄肌瘦,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,听说是很有学问,因为司马迁说庄子勤学无所不窥,他的学问任何书都看的。

所以庄子的学问好的不得了,但是他在生活上的观察跟体验,却得到很多启发对我们很有帮助。

在这一段里面,我们就知道你如果想得到一样东西,别人也要得到,就可能产生争夺。如果说你得到的,你后面恐怕还有更厉害的人物,准备对付你,从你身上再取得利益。

所以一样东西招惹一样后面都有其他的威胁,那你这个时候不是应该稍微停下来思考一下吗?往后想一想,就是你为了得到这个利益,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高?

有关利益的问题,在儒家里面孔子他会强调见利思义,看到这个利益,就要想该不该得?但是庄子这边连续用三个见到利益,就忘了自己还有身体还有形躯,忘了自己是一只大鸟。

所以像蝉、像螳螂、像异雀都是庄子所描写的对象,都是看到利益不是说忘记道义,道家对于道义兴趣不大,因为他们认为道义是人类规定的,人所规定的道义都是相对的。
你去坚持的话有时候反而陷于执着,但是你就算是不谈道义,你看到利益,忘了自己身体的安危,有时候代价是非常惨重的。

向庄子学习如何了解人间的处境

事实上,你如果了解西方的基督宗教,像耶稣说你如果得到全世界,而丧失自己的灵魂,对你有什么好处呢?人的一生都在用自己的身体、自己的生命、自己的时间去得到某些成果。

那问题是你得到成果,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高了?我们看到很多政治人物,他为了得到政治上的各种成就,牺牲了个人的家庭、事业,其他方面的事业,甚至个人的健康。

像这些都要问代价是否太高?庄子不反对我们有所追求,但他希望顺其自然。什么叫顺其自然呢?就是你要判断各种条件成熟了,你就设法去做,叫做事半功倍。

所以从老庄的思想看起来他对于人生的看法是一种透视,能够从现在看到将来,你开始做一件事就想到将来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?
如果你不知道那个结果就努力做,做了一半才发现说,我自己也在所谓的食物链里面也有我的危险,这时候恐怕来不及了。

像庄子在这个故事里面,写他自己写得很狼狈。连弹弓都掉了,跑回家去之后三天都不开心,他的学生还问他,老师你为什么不开心呢?
因为庄子是很有智慧,很想得开的。但是遇到这种情况,他也会说你看,我有时候还是会忘记,人生的各种处境。

所以人活在世界上,常要问我这个身体,我这个生命,能不能先得到保存?这个不能保存的话,如果你损伤过大,得到各种外在的利益,请问你又能享受吗,或是你能享受多久呢?
所以谈到人间的处境,首先就要知道你想得到利益,就要考虑付出的代价。代价太高的话,就要重新再思考一下是否值得?

人之相处在于真,情之相守在于心
芭蕉花